審計領域確實存在績效考核制度,且廣泛應用于審計機關、內部審計部門及社會審計機構。以下是審計績效考核的主要內容和特點,結合相關政策及實踐案例進行說明:
一、審計績效考核的存在與目的
1.提升審計效能與質量
通過設定量化指標(如審計項
審計領域確實存在績效考核制度,且廣泛應用于審計機關、內部審計部門及社會審計機構。以下是審計績效考核的主要內容和特點,結合相關政策及實踐案例進行說明:
一、審計績效考核的存在與目的
1. 提升審計效能與質量
通過設定量化指標(如審計項目完成率、問題整改率、成果轉化率等),激勵審計人員提高效率和質量。例如,明光市審計局通過分類計分(A/B/C類項目)、成果開發(fā)(優(yōu)秀項目加分)等指標,推動審計人員主動認領任務。
湖北十堰審計局推行“六化”管理(差異化、體系化、數(shù)字化等),將考核結果與晉升、評優(yōu)掛鉤,強化執(zhí)行力。
2. 強化責任與風險防控
內部審計的績效考核常包含“否決性指標”(如審計方法錯誤導致結果無效、重大資料遺失等),確保審計嚴謹性。
青浦區(qū)審計局將“未發(fā)現(xiàn)移送問題”“未整改到位”等列為負面考核項,倒逼審計深度。
二、內部審計績效考核指標體系
根據(jù)《內部審計具體準則》及實踐案例,關鍵指標主要包括:
| 考核維度 | 具體指標 | 來源 |
|--|-|-|
| 審計過程管理 | 審計計劃完成率、方案完善性、方法合理性(抽樣范圍錯誤≤X次) | |
| 審計成果質量 | 報告一次通過率、問題追蹤檢查率(≥Y%)、結果準確性(更正次數(shù)≤Z次) | |
| 風險控制 | 內部控制普查有效性(風險評估正確率≥A%)、重大失誤(否決性指標) | |
| 資源效率 | 項目按時完成率、成本控制(部門費用≤預算) | |
> 示例:京東方集團審計部將“效能審計”“領導干部經(jīng)濟責任審計”納入考核,要求審計報告推動管理優(yōu)化。
? 三、審計機關績效考核特點
1. 差異化與全覆蓋
湖北十堰審計局按崗位設置指標:業(yè)務部門側重“審計質量”“統(tǒng)計準確性”,綜合部門考核“辦文辦會效率”;對個人能力(如計算機審計、信息撰寫)定制加分項。
龍崗區(qū)審計局推動預算績效“全過程管理”,將考核對象延伸至街道、醫(yī)院,實現(xiàn)財政資金全覆蓋。
2. 結果應用制度化
明光市審計局將考核得分作為干部晉升、年度獎金的核心依據(jù)。
十堰審計局規(guī)定“考核倒數(shù)者不提拔”,連續(xù)靠前者優(yōu)先晉升。
?? 四、績效審計的評價標準
根據(jù)《第2202號內部審計具體準則》:
經(jīng)濟性:資源耗費最小化(如成本節(jié)約率)。
效率性:投入產出比(如單位時間完成項目量)。
效果性:目標實現(xiàn)程度(如整改率、政策落地效果)。
評價標準需與管理層協(xié)商確定,參考行業(yè)指標、歷史數(shù)據(jù)等。
五、爭議與挑戰(zhàn)
1. 指標合理性:
部分觀點認為過度量化可能導致審計人員“選擇性履職”(如僅完成考核項,忽視隱性風險)。
2. 獨立性影響:
若考核權由被審計單位掌握,可能削弱審計客觀性。
3. 數(shù)據(jù)可比性:
不同項目復雜度差異大,分類考核(如明光市的A/B/C類)是常見解決方案。
總結
審計績效考核已形成成熟體系,涵蓋過程、質量、成果等多維度,并通過結果應用(晉升、獎懲)驅動效能提升。未來需平衡量化指標與審計獨立性,強化分類考核與動態(tài)調整機制。
> 政策依據(jù):《關于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意見》(**,2018年);《第2202號內部審計具體準則》(中國內部審計協(xié)會,2014年)。
轉載:http://runho.cn/zixun_detail/449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