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建設績效考核是提升水利工程管理效能和資金使用效益的核心機制,涵蓋工程建設、資金管理、生態(tài)效益及社會滿意度等多維度。以下結合政策框架和實踐案例,系統(tǒng)解析考核體系:
一、考核框架與核心維度
1.政策依據
頂層設計:水利部《部門預算績
水利建設績效考核是提升水利工程管理效能和資金使用效益的核心機制,涵蓋工程建設、資金管理、生態(tài)效益及社會滿意度等多維度。以下結合政策框架和實踐案例,系統(tǒng)解析考核體系:
一、考核框架與核心維度
1. 政策依據
頂層設計:水利部《部門預算績效管理暫行辦法》(2019) 要求設定量化績效目標,實行“目標設定-過程監(jiān)控-結果評價-反饋應用”閉環(huán)管理。
專項管理:《*財政水利發(fā)展資金水土保持工程建設管理辦法》(2019) 強調績效目標需與項目申報同步審核,強化成本控制和效益評估。
2. 多維考核內容
| 考核維度 | 核心指標示例 | 評分標準 |
|-|
| 進度管理 | 季度計劃編制、關鍵節(jié)點工期達成率 | 滯后6天以上每天扣0.5分;總工期完成70%以下不得分 |
| 質量控制 | 強制性條文執(zhí)行、隱蔽工程驗收、實體觀感缺陷 | 未驗收即施工扣4分;蜂窩麻面每處扣0.2分 |
| 安全文明 | 應急預案編制、安全措施費使用、現場隱患排查 | 未繳工傷保險扣4分;腳手架違規(guī)每處扣0.2分 |
| 資金效能 | 專項債使用率、社會資本占比、成本超支率 | 南昌市2025年要求縣區(qū)配套資金支付率100% |
| 生態(tài)效益 | 水土流失治理面積、河湖水質達標率、節(jié)水能力 | 宣城市要求年度治理15km2水土流失;重要水功能區(qū)水質≥92% |
二、考核實施流程
1. 目標設定
分級設定:一級項目(如國家水網工程)由水利部設定宏觀目標;二級項目(如灌區(qū)改造)由地方細化指標,如寧國市要求單村水站改造2025年覆蓋率90%。
量化要求:南昌市2025年設定26項產出指標(如堤防維養(yǎng)55公里)、6項效益指標(如年節(jié)水1600萬m3)。
2. 過程監(jiān)控
動態(tài)跟蹤:利用全國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統(tǒng),實時錄入項目進度、資金支付數據。
風險預警:對滯后項目啟動督查機制,采用無人機核查工程實體質量。
3. 績效評價
多維評分:采用百分制,按優(yōu)(≥90)、良(80-90)、中(60-80)、差(<60)分級。
結果應用:評價結果與后續(xù)資金分配掛鉤,如廣東潮州樞紐劃界項目因支出率100%獲滿分。
三、創(chuàng)新實踐與挑戰(zhàn)
1. 創(chuàng)新模式
“點-線-面”評價法:通過典型項目(點)、專業(yè)集群(線)、標準體系(面)耦合評估,測算水利標準對GDP貢獻率達3.9%。
以獎代補機制:水土保持工程鼓勵村民自建,驗收后兌現獎補,簡化管理流程。
2. 現實挑戰(zhàn)
數據壁壘:部分縣市檔案管理混亂,影響驗收效率(如寧國市要求次年9月前完成驗收)。
指標適配性:生態(tài)效益(如河湖岸線保有率)需長期監(jiān)測,短期考核難反映真實效果。
四、優(yōu)化方向
智慧賦能:推廣數字孿生灌區(qū)(如江西贛撫平原灌區(qū)5分鐘生成灌溉方案),提升數據采集精度。
信用整合:建立取用水信用評價體系,對A級單位減少檢查頻次,優(yōu)化監(jiān)管資源配置。
> 水利績效考核正從“投入導向”轉向“效益導向”,未來需深化量化評估工具(如大數據貢獻率分析),并推動生態(tài)價值核算納入考核框架,實現“工程安全”與“長效可持續(xù)”雙目標并重。
轉載:http://runho.cn/zixun_detail/450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