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莉雯,1968年生,女性,戶籍臺灣,在臺期間多年研習推廣帶領身心靈活動及成長課程, 2001年至大陸工作, 在陸向唐登華教授、劉華清教授、樊富岷教授、格桑澤仁教授、呂承諭教授等學習相關心理學專業(yè),2007年取得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證照,美國SAPA國際催眠認證治療師證照,2008年取得美國NBPES【點擊詳細】
當我們身處創(chuàng)業(yè)或者是在職場上,每天遇到很多挑戰(zhàn)的時候,我們是感覺被動,還是感受一種主動深刻的參與人生的那樣的一個感受,這是不一樣的。當我們感覺主動的時候,我們往往擁有一種人生的本體性,這種本體性就是我們存在的意義。人生存在的意義是什么呢?是
我覺得怎么樣拯救自己呢?只有旅行才可以拯救自己,要問我有沒有社交困倦期,絕對有。我覺得在城市生活里面很容易發(fā)生這樣的事情。無論是在現實的生活當中,還是在網絡的賬號里面。因為有兩個很重要的原因。一城市里面你只可以和人玩,第二個,你只可以跟手機
<p style="padding: 0px; margin: 0pt; border: 0px; list-style: none; color: rgb(82, 82, 82); font-family: Arial,
有一個重要的創(chuàng)意原則叫MAYA原則。most advanced yet acceptable, 可以很前衛(wèi),但是要可接納。這是前美國工業(yè)設計委員會主席雷蒙德羅維他的一個重要的發(fā)現。MAYA原則在過程中需要你先瘋狂的想象,盡可能發(fā)散的去把各種
我們來聊聊意志力背后的秘密,以及我們怎么提升意志力。首先咱們先明確一件事兒,意志力它不是主觀態(tài)度,而是與大腦和身體緊密相關。大腦里有專門有一塊區(qū)域叫前額葉,它是給我們一切沖動的念頭,剎車的。如果它受到了損害,你的意志力就會土崩瓦解。除了大腦
現在無論我們在處理人際關系,自我控制,還有在產品設計中要大量的洞察用戶,特別需要一個東西,就是心理學,他需要一個非常重要的能力叫覺察,這里面有兩個層次的自我覺察。 1、自我覺察是當你進行心理活動的時候,你需要有一種客體性的觀察。當你帶
如果你總是容易感到焦慮,那下面這兩個建議你一定要了解。 一、為什么我們會焦慮? 是因為我們總是把思緒放在了未來,我們總是會擔心未來將會發(fā)生的各種可怕的可能性。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和當下此時此地已經失去了鏈接,怎么回到當下此時此地呢?有一
如果你覺得自己比較敏感,經常會覺得別人冒犯了自己,讓自己不太舒服。別人說的話,別人做的事兒如果稍微有點針對自己就特別糾結,很長時間都難以釋懷。首先你得先知道為什么你總會把別人的言語和行為放在心上。你開會說話的時候看見有人看手機就會覺得他不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