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分析與解決》
2025-07-03 23:30:46
講師:孫繼東 瀏覽次數:2935
課程描述INTRODUCTION
問題分析與解決技巧
日程安排SCHEDULE
課程大綱Syllabus
問題分析與解決技巧
課程說明
作為企業(yè)的經營管理者,您是否會遇到如下情境:
情境一:職場中的所有人員都會說自己面對著許多問題,并由此苦惱、報怨、困惑,可是當問及什么是真正的問題時,大家的回答卻莫衷一是。那么究竟該如何讓員工“長腦子”呢?
情境二:提高效率是所有組織和個體追求的目標,誰不愿意高效率的工作呢?可是積極的行動就一定能夠提高效率嗎?當我們面對問題正在努力的尋找答案時,耳畔能想起那句經典名言嗎?--“凡人畏果,菩薩畏因”。
情境三:我們對于工作中的問題,如何做到根本性的解決,而不是我們經??吹降母粞ドΠW、緣木求魚、南轅北轍、刻舟求劍、不了了之……如何系統(tǒng)性的找到問題答案呢?
情境四:“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環(huán)境的變化和由此帶來的風險,時時發(fā)生。在執(zhí)行方案的過程中,如何能夠對風險做出預判,做好計劃管理,保證方案落地、使命必達?
系統(tǒng)思考力,是管理者的必備能力;
系統(tǒng)思考力,可以幫助管理者快速聚焦于問題的本質;
系統(tǒng)思考力,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執(zhí)行力不足的問題;
系統(tǒng)思考力,可以大幅度提升培訓效果的落地性;
系統(tǒng)思考力,提供了具體了分析方法、流程與工具;
系統(tǒng)思考力,可以形成統(tǒng)一行動的格局,提供組織效率。
課程目標
通過問題分析與解決課程的學習,您將掌握:
? 如何從全新的角度看待問題
? 如何更清晰準確的界定問題
? 如何發(fā)現問題的關鍵原因
? 如何設計有效的解決方案
? 如何創(chuàng)造一種動態(tài)的、積極的環(huán)境來爭取人們參與問題的解決
? 如何簡單而有效地貫徹公司的解決方案
標準課程時長:2天
內容提要
第一部分:什么是問題分析與解決
職場成長的關鍵能力:(技術業(yè)務能力、管理能力、領導力)+系統(tǒng)思考力
什么是問題分析與解決
界定問題
? 案例分析
要因分析
? 案例研討
設計方案
? 案例研討
落地執(zhí)行
? 案例研討
系統(tǒng)思考力的核心價值
第二部分:界定問題----實事求是
明確議題
現狀描述
問題的定義
問題的種類
現狀描述的思維工具:白色思維
2.4 現狀描述階段的常犯錯誤
2.5 案例分析
設定目標
界定目標的管理工具
界定目標階段的注意事項
案例分析
優(yōu)選順序
優(yōu)選順序時的管理工具:優(yōu)選矩陣
視頻總結
第三部分:要因分析----菩薩畏因,凡人畏果
列舉要素
要因分析的三種常用方法
要因分析階段的心態(tài)把握
列舉原因要素的管理工具:發(fā)散性思維
課堂練習
結構細化
課堂案例:神奇的數字游戲
金字塔原理
MindManager/魚骨圖
要因分析階段的易犯錯誤
? 易犯錯誤一—結構不清(缺乏MECE原則)
? 易犯錯誤二—歸因他人/部門
? 易犯錯誤三—非控因素
案例研討
內部歸因
你被雨淋濕的原因
借口、理由、原因
影響圈與關注圈
選擇重點
帕累托原則
Why-Why圖
第四部分:設計方案----凡戰(zhàn)者,以正合、以奇勝
1 錨定目標
1.1 確認決策標準
1.2 案例分析
2 建立備選
2.1 備選方案的經典案例
2.2 建立備選方案的思考工具:演繹與歸納
3 細化步驟
3.1 細化步驟的管理工具:ABCD原則
4 融入創(chuàng)新
4.1 創(chuàng)新思考工具:紫色思維方式
4.2 那些扼殺創(chuàng)意的行為
4.3 創(chuàng)新的六種途徑:
4.4 案例研討
第五部分:落地執(zhí)行----行百里者半九十
1 制定計劃
1.1 Gantt 圖及行動計劃清單
2 風險預控
2.1 風險預控階段的工具—風險管理矩陣
3 過程反饋
3.1 積極反饋
3.2 建設性反饋
4 總結提升
問題分析與解決技巧
轉載:http://runho.cn/gkk_detail/250080.html
已開課時間Have start time
- 孫繼東
[僅限會員]
創(chuàng)新思維內訓
- 《極簡問題分析與解決方法》 吳昊(
- ITR-問題根因分析與系統(tǒng) 鄒亮
- 《結構化思維表達與寫作》 林佳澍
- 高效員工12項深度思考能力 程平安
- 《創(chuàng)新方程式》課程 董天牧
- 《FIRE決策法—問題分析 張毓嵐
- 《DeepSeek賦能管理 董洪斌
- 《基于IDEO模型的創(chuàng)新設 聶明
- 《結構思考力?問題解決》 隋海濤
- 創(chuàng)新思維與問題解決 張瑞陽
- 《邏輯思維與表達課程》 董洪斌
- 善思、能說、會寫——結構思 陳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