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T內訓師關鍵能力訓練——內訓師課程開發(fā)與授課技巧
2025-09-06 13:51:30
講師:劉老師 瀏覽次數:180
課程描述INTRODUCTION
日程安排SCHEDULE
課程大綱Syllabus
【課程背景】
企業(yè)內訓師的培養(yǎng)及隊伍建立,已然成為現代化企業(yè),特別是學習型組織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是管理者、專業(yè)骨干成員自我能力提升的一個重要途徑;更是協(xié)助企業(yè)進行文化傳承、專業(yè)能力復制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企業(yè)培訓體系建設中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
但現在的內訓師卻常常存在以下這些困惑:
1、 會干不會寫:無法將自己的隱性技能顯性化,不懂怎么做課程開發(fā)
2、 會寫不會講:無法將自己的培訓干貨趣味化,缺乏有效的授課技巧
3、 會講卻無效:無法將自己的經驗技能工具化,缺乏落地思維與技能
4、 想用AI卻用不好:所有的課程都值得用AI再次開發(fā),但很多內訓師卻不知道怎樣充分利用AI來優(yōu)化自己的課程
5、 ……
本課程劉老師將結合課程開發(fā)“樹模型”、經驗萃取“魚模型”、AI賦能“IDEA模型”及自己十幾年在舞臺上打磨的授課技巧,和您分享如何實現從業(yè)務能手到授課高手的蛻變。
【課程收益】
1、 為企業(yè)打造一支合格的內訓師隊伍
2、 輔導每位內訓師輸出自己所講的視頻微課
3、 輔導每位內訓師掌握課程開發(fā)大樹模型
4、 輔導內訓師掌握經驗萃取魚模型
5、 訓練內訓師現場使用授課技巧
6、 掌握AI在需求分析、課程開發(fā)、授課互動、效果評估等環(huán)節(jié)的實際應用
7、 熟練使用國內AI工具提升培訓效率
8、 通過AI賦能,解決內訓師“不會寫”“不會講”“講無效”的痛點。
【適合對象】:內訓師、業(yè)務骨干、中高層干部
【課程大綱】
第一部分:課程開發(fā)“樹模型”
第一章 解決問題的課程才有價值
一、 無問題不培訓,解決問題的課程才是好課程
1、 解決問題的課程是培訓發(fā)展的必然之路
2、 解決問題的課程是培訓部門的必然選擇
3、 解決問題的課程更符合成人的學習心理
二、 用大樹模型開發(fā)基于問題解決的精品課程
1、 大樹模型是源于A*E的經典課程開發(fā)模型
2、 大樹模型四步打造精品課程
第二章 聚焦問題顯價值(樹根=培訓需求)
一、明確問題:初定課程開發(fā)方向
1、調研訪談,收集企業(yè)績效問題
2、理清需求,準確描述問題現狀
二、培訓分析:選定價值問題
1、篩選排序,選定關鍵績效問題
2、挖掘要因,探尋問題背后本質
三、梳理目標:突出價值所在
1、制定目標,清晰描述課程價值
2、課程命名,凸顯課程亮點收益
第三章 整合方案重邏輯(樹干=課程目錄)
一、MECE法則:讓內容有邏輯
1、相互獨立,完全窮盡
2、課程框架,結構為王
二、搭建結構:讓內容更好記
1、設計結構,邏輯嚴謹層次清晰
2、包裝內容,形象生動好記易用
三、量化成果:讓內容可衡量
1、表現目標,讓培訓效果顯性化
2、配套工具,讓教學內容可落地
第四章 精選教法做引導(樹葉=授課技巧)
一、引導體驗:激發(fā)學習興趣
1、創(chuàng)設情境,連接已有經驗
2、分析討論,調動學員反思
二、引導思考:共同思辨新知
1、揭示新知,闡述核心內容
2、啟發(fā)聯(lián)想,促進吸收轉化
三、引導應用:推進工具落地
1、練習反饋,確保學有所得
2、推動轉化,促發(fā)學以致用
第五章 優(yōu)化成果促精品(果實=解決方案)
一、萃取方法:讓內容更有效
1、訪談專家,萃取內部優(yōu)秀經驗
2、借力標桿,引入外部經典實踐
二、錦上添花:美化PPT成果
1、目錄排列有序
2、圖形邏輯清晰
3、圖文配合到位
4、排版整齊骨感
5、動畫簡潔流暢
6、內容準確精煉
三、傳承精品:開發(fā)教學手冊
1、講師手冊,記述課程要點和授課流程
2、學員手冊,引導課堂學習和課后應用
第二部分:經驗萃取“魚模型”
第六章 崗位經驗情境化(魚頭=指定情景)
一、定方向:三維度初選萃取主題
二、量價值:五標準識別優(yōu)質主題
三、筑邊界:明確經驗萃取起止點
第七章 隱性經驗顯性化(魚骨=逐級萃取)
一、頭:經驗萃取的四個原則
二、身:經驗萃取的五個層級
三、足:經驗萃取的三種方式
四、包:經驗萃取的兩大核心工具
第八章 顯性經驗形象化(魚身=建立模型)
一、識關系:通讀方法理邏輯
二、立圖示:組合要點配圖說
三、派包裝:形象生動促記憶
第九章 推廣經驗普及化(魚尾=傳承落地)
一、崗位經驗操作寶典
二、崗位經驗情景案例
三、崗位經驗視頻微課
第三部分:講師舞臺“基本功“
第十章 專業(yè)技能是基礎
一、克服緊張:讓培訓輕松*
1、成功冥想法
2、自我解脫法
3、生理舒緩法
4、壓力轉換法
5、熟悉環(huán)境法
6、尋找后援法
7、傾注內容法
二、肢體語言:讓呈現落落大方
1、眼神的運用
2、手勢的運用
三、風格選型:讓風格恰到好處
1、教練型風格
2、學院型風格
3、演藝型風格
4、教士型風格
第十一章 教學方法抓眼球
一、故事演繹法:故事情節(jié)的深度啟發(fā)
1、傾聽-感受-改變
2、目睹-感受-改變
3、體驗-感受-改變
二、案例研討法:經驗反思的實踐指引
1、真實性
2、鮮活性
3、普遍性
4、指導性
三、影片教學法:多維感官的有效刺激
1、選取知名影片
2、防止出現歧義
3、深刻揭示本質
四、場景演示法:現實情景的形象再現
1、講給他聽
2、做給他看
3、讓他試做
4、幫他確認
5、給他表揚
五、游戲帶動法:深度體驗的自主反思
1、趣味性
2、簡便性
3、創(chuàng)造性
4、教益性
六、課堂講授法:深入淺出的知識分享
1、“開”--好的開場是成功的一半
2、“控”--好的控場能有效輸出成果
3、 “收”--收場漂亮課程才為圓滿
第四部分:AI賦能“IDEA 模型
第十二章 需求分析與問題定位(I - Investigate)
一、 智能調研:通過AI進行問卷分析與數據挖掘,快速定位企業(yè)績效痛點。
二、 需求報告生成:利用AI的自然語言處理(NLP)功能,自動生成培訓需求報告。
三、 案例:通過AI模擬訪談,輔助內訓師高效收集關鍵問題。
第十三章 課程開發(fā)與設計(D - Design)
一、 結構化生成:利用AI快速搭建MECE課程框架。
二、 內容優(yōu)化:基于AI的智能寫作功能,生成邏輯嚴謹的課程腳本
三、 可視化工具:通過AI生成課程思維導圖與PPT大綱。
第十四章 教學互動與答疑(E - Engage)
一、 提問互動:使用AI工具設計課堂問答環(huán)節(jié),自動生成問題與答案。
二、 角色扮演:結合課程內容,由AI設計角色與情景,增加學員參與度
三、 模擬演練:通過AR/VR技術,模擬真實工作場景,提升學習效果
第十五章 培訓效果評估(A - Assess)
一、 學習效果測評:使用AI生成考試試卷并批改學員作業(yè),生成能力雷達圖。
二、 提供建議:通過AI分析學員表現,提供個性化改進建議。
三、 效果評估:通過測試、反饋、行為觀察等評估學習效果,優(yōu)化后續(xù)設計。
第十六章 AI使用的風險與倫理
一、 數據隱私:學員(企業(yè))信息與知識產權的保護要點。
二、 人機協(xié)作邊界:AI不能替代的講師核心能力(共情、臨場應變)
三、 案例討論:過度依賴AI可能導致的教學同質化問題。
專家介紹:劉老師
PTT國際職業(yè)培訓師
內訓師培養(yǎng)導師
團隊管理訓練專家
實戰(zhàn)型體驗式培訓專家
北京大學MBA班特聘講師
香港位元堂藥業(yè)控股有限公司營銷總監(jiān)
香港金至尊實業(yè)有限公司培訓中心總監(jiān)
《TTT企業(yè)培訓師培訓--內訓師課程開發(fā)與授課技巧》、《統(tǒng)籌規(guī)劃--目標管理與計劃執(zhí)行》《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巔峰心態(tài),狼性營銷》、《MTP中高層管理技能提升訓練》、《職業(yè)化素養(yǎng)提升訓練》、《提升團隊執(zhí)行力》、《陽光心態(tài)與職業(yè)素養(yǎng)提升訓練》、《從校園人到企業(yè)人--新進大學生的職業(yè)化訓練》已成功被60余家企業(yè)返聘10次以上。
10年培訓規(guī)劃及銷售工作經歷,6年職業(yè)培訓經歷,1000場現場授課經驗,受訓學員10萬余人
轉載:http://runho.cn/gkk_detail/324391.html
已開課時間Have start time
2025-08-15
濟南
培訓管理公開培訓班
- 一線員工培養(yǎng)周期縮短50% 陳秀明
- 講師的理性思考與感性表達 許采軒
- 企業(yè)內部講師隊伍建設與管理 覃芹
- 建立以需求為導向的量化培訓 許盛華
- 高階TTT—培訓師的60把 孫彥
- 成功的培訓需求調研 陳老師
- 課程設計與開發(fā) 許盛華
- 精益人才訓練計劃 彭程
- TTT企業(yè)內訓師實戰(zhàn)技能提 王竟東
- 企業(yè)文秘、行政助理職業(yè)化訓 何瀾
- TTT內部講師授課技巧訓練 郭藹欣
- 九段培訓師 唐平
培訓管理內訓
- 《案例萃取與案例教學》 許秀清
- 《SPOT團隊引導師》國際 王延廣
- 《無領導小組討論》 孫倩
- 《校招新員工導師帶教手冊及 孫倩
- 《AI+6D學習項目設計》 劉俊峰
- TTT訓練營:企業(yè)內訓師培 陳小洪
- 一天成課:三步九段式業(yè)務課 陳小洪
- 《AI助力-培訓評估》 孫倩
- 《引導技術》 孫倩
- 《內訓師教學互動》 孫倩
- TESTS燃動課堂:結合游 徐春嫣
- 專項內訓師技能提升訓練 李巖偉